江蘇海安撤縣設市,南京溧水區、泰州興化市、宿遷泗洪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一則則密集而來的區劃調整新聞刷屏了,其中,我省海安撤縣設市的消息尤其引起諸多關注。
記者查詢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看見《省政府關于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的通知》中說,根據《民政部關于同意江蘇省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的批復》(民函〔2018〕49號),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以原海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海安市的行政區域。有網友特別關注到《通知》中的“海安市由省直轄,南通市代管”這句話,這是一種新提法嗎?要弄清楚這點,就要從我國的行政區劃談起。我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從全國范圍來看,縣歸設區市直管,縣級市則由省政府直管,設區市政府只是代管。從江蘇省內來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撤縣設市的儀征市、高郵市、海門市等,也均屬于由省直轄,隸屬設區市代管。
有網友提出,江蘇也有個別縣是省里直管的。確實,2011年11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開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確定昆山市、泰興市和沭陽縣為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縣(市)。記者梳理資料發現,目前我國省直管縣(市)改革的主要模式是維持試點縣(市)行政區劃、統計口徑隸屬關系和干部管理體制不變,由省政府直接領導試點縣(市)政府工作,試點縣(市)享受市一級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人們的關注更有另一層含義,那么,撤縣設市究竟能為當地帶來哪些利好?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何雨也在關注著海安撤縣設市的消息,他告訴記者,“縣”作為一種行政區劃,更多代表的是一種農業社會的管理方式,而市則代表了另一個方向——城市化。“撤縣設市對海安而言必然是一個重大利好,首先是對海安城鎮化發展的一個肯定,未來也會更加促進海安城市化的提升。”何雨表示,其次是權限上的變化,自主性的增強將為海安乃至南通的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但能否撤縣設市,并不以GDP論英雄,而是要綜合考量,尤其看重其對周邊的帶動和輻射能力。何雨分析,作為“長三角北翼中心”和“上海北大門”,南通近年來正加速對接上海,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海安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靠江靠海靠上海,且有一定的經濟發展基礎,撤縣設市后,對于南通更好地對接上海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有望促進上海、南通兩地更多人才、消費的雙向交流。根據江蘇省政府14日印發的通知要求,撤縣設市后的海安市,要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不少網友關心,接下來,江蘇還有哪些地方有望撤縣設市?
何雨指出,從省內來看,目前蘇南五市已無縣,未來較有可能的是從蘇中、蘇北一些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大縣有序推動撤縣改市。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網上呼聲較高的有淮安的洪澤縣、揚州的寶應縣以及宿遷的沭陽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