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械業整體層次較低。我們可以從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兩個方面來討論。
先談設計,什么是設計?
憑空設計出一個之前從未有過的機構嗎?別傻了,這個行業已經發展了幾千年,成千上萬種機械結構曾經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盡管有的知名度普及率高,而有的卻比較冷門只適用于部分特殊機構,有些因為種種原因還只呈現在圖紙上,并未見于眾人。目前設計所用的設計元素都是前人發現的,做設計是不同結構的排列組合,盡管尺寸參數不盡相同,但原理是相通的。對于設計我的理解是:“根據生產需要去排列組合已經技術成熟的各種機構,調整各項參數以滿足生產需要、機械的可靠性以及生產成本等指標。”
那現階段的設計呢?
更多企業奉行的是拿來主義,國內更是有海量的專業做逆向的團隊,乙抄甲的,丙抄乙的。我們可以完美的復制出尺寸的大小,但尺寸從何而來卻不得而知,自然談不上產品迭代升級,而且材料、熱處理、裝配工藝都是抄不來的。
比較有代表性的打臉事件是過年的時候國人在日本瘋狂采購的事件,大過年的一大家伙人不好好在家蒸年糕,非要跑到島國去搶什么電飯煲,當然,島國的電飯煲的確是質量過硬、性能優良。國內做電飯煲的企業百千家,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才是電飯煲,鍋膽的材料、厚度、曲面形狀,加熱方案的選擇,針對不同品類大米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等等,這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慢慢打磨,沒人知道在電飯煲上市之前研發人員蒸壞了多少米,模具師傅開了多少套內膽模具,在電飯煲量產之前又在細節做過哪些調整。想把這些細節上的打磨抄過來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想讓自己擁有讓人為之瘋狂的產品,還是先踏踏實實跟工程師一起瘋狂地搞技術吧。
而最會這么玩的是誰呢?有一種邪教叫做索尼大法好。
雖然現在有相當多的人在唱衰索尼,但圈內的人都懂得,一門心思打造優秀產品的企業并不是一群不懂制造業的門外漢可以妄加評論的,技術至上的企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消亡的,想要消亡只有一條,那就是它的技術路線已經偏離了歷史的潮流,它的技術不再實用,產品失去普世價值,比如柯達。只要索尼依然走在技術的最前沿,那么它就永遠不可能被淘汰。
|